2020-10-17作者: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
2020年10月16日,在石家庄举办的“第八届全国结核病医院管理与创新论坛”上,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启动、发布了多项科研创新项目。
随着结核病防治的进展,非结核分枝杆菌相关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为了全面了解中国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现状,实现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精准干预,填补我国本领域研究空白,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牵头,联合创新联盟平台的18家结核病医院,开展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本次论坛期间,项目负责人、北京胸科医院国家结核病临床试验室副主任逄宇教授代表项目组首次发布了调查的阶段性结果,创新联盟的领导为18家首批全国非结核分枝杆菌监测网络成员单位颁发了表彰章奖牌。本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结果以及将要进一步开展的延展性研究将为我国分枝杆菌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数据。
影像学诊断是结核病诊断是重要手段,但同时也是结核病诊疗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为提高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影像诊断能力,提供网络化、远程化、全方位的医学影像服务,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发起“结核病影像数据库AI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将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牵头,全国12家联盟医院80名专家参与建设,由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具体实施,由北京安德医智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项目负责人、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侯代伦教授介绍了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创新联盟领导向首批13家平台共建医院颁发项目单位牌匾,正式启动了结核病影像数据库AI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
“I”是英文intelligence(智能化)的缩写。近年来,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团队始终积极倡导并尝试科技创新、探索数字化手段在结核病诊疗防治、科学研究和能力建设领域的应用。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是临床中心和创新联盟今年重点开展的工作,临床试验的质量、效率是影响药物研发与上市的关键,是医药行业、医疗机构以及患者的切身诉求。为提高结核病临床试验质量、促进我国结核病临床研究的开展,临床中心、创新联盟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整合、开发了I系列临床试验智能产品。本次论坛期间,项目负责人、临床中心办公室高静韬副主任介绍了I系列智能产品的设计构想以及开发进展,并展示了I系列家族的第一个成员i-doctor(耐药结核病治疗智能辅助工具)的使用。随后,李亮副院长带领所有参会代表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共同迎接I系列家族的第一个成员i-doctor的正式上线,见证了联盟在探索推进结核病领域临床试验数字化进程中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扫描二维码,使用iDoctor